找到相关内容239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日本佛教的战争责任研究(2)

    “人生只是一瞬间。”“如果一味沉浸在烦恼之中,那是痛苦的。不过我认为必须从中找到某种生气勃勃的光明。”这时士兵的表情变得开朗了,他说:“现在我真的明白了,您说的很对。从今以后,我可以愉快地去打仗了。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0767611.html
  • 生命与未来(1)

    生命与未来  善源居士   前 言  “生命”是一个不变的话题,而这个话题就在我们身上。我们之所以快乐,因为我们拥有生命,即使是痛苦,那也是生命的证实。生命很近,也很远。我们都有生命,可生命对我们来说却很模糊。模糊的生命,使我们缺少“生气”,内心没有根本,而生命找不到它的源泉,我们所付出的一切努力,最终却无法有一个归宿,内心里充满了矛盾,矛盾本身也使我们的人生变得越来越黯淡,否定和无奈变成了我们...

    善源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5667758.html
  • 试探唯识法门在心灵环保中的应用

    难过等副产品,使身心不得自在。?怒不但影响健康,更会破坏人际关系,使人与人之间易起冲突,不能和谐相处。心理学家与医学共同研究得出,常常生气的人,容易心跳加速,血脉贲张,血压上升,罹患“心血...

    释法瑛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4367859.html
  • 大威神力观世音菩萨

    宴客,我们母子才会平安哩!』谁知话没说完,周先生便跳起来说:『哪里的话,太太吃素,叫客人也吃素,不被人笑话才怪呢!』这时周太太的肚子痛得非常厉害,也就生气的说:『你不愿意孩子满月不杀生,倒愿意看着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1267899.html
  • “成佛之道”读后──台语念谣创作解说(下)

    如此!)。所以,素食者的言行举止,就成了众人关心的目标;于是,常常有自己不愿意素食的人,在细心的观察某些素食者的言行后,得到像这样的推论:“某某人长年在吃素,说是在修行。结果,遇到和人有争执或生气时,骂...

    杨添振·吴美满撰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5168445.html
  • 《 诸说中第一 ── 力挺佛陀在人间 》 自序

    后,不知不觉肝火上升,当下决定是该表达一些想法。对于温先生的作品,昭慧法师曾表示:“每次看到他的文章我就很生气。”(见杨惠南教授〈昭慧法师访问记〉http://ccbs.ntu.edu.tw/...

    林建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1368471.html
  • 依师和皈依三宝

    加轻视、非议、埋怨等,应知圣哲之境界非凡夫所能揣测,应视为上师度众生的方便示现。卡热公琼大师说:“开示大乘理上师,外部形相虽不美,内部境界难捉摸,不可妄想师是非”。如上师对自己生气,就看做如父母对子女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3868595.html
  • 明武宗信奉藏传佛教史实考述

    减少等故,没有听从,并很生气,将重要的礼品拿走还扬言要消灭所有藏地,之后返回营帐。管家亦说要做短程送行而往刘允处,诸国师说我们不随汉人搅事,而来到上方。大臣和管家商议,准备强行将尊者迎请到内地,但国师们...

    才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0868870.html
  • 陈泉州:信、解、愿(1)

    驴很狂躁,又喊又跳,不好好生产,驴的主人见它这么不老实,就生气地拿着棍子朝驴肚子打了一棍,流产了。这个夭帝本应在畜牲道受很多罪,就因为他在转生前皈依了佛,所以只在畜牲道转了一下,马上又回到了天界。佛陀就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0669442.html
  • 明朝艺术史之明代雕塑

    汉烂铜印中,而且间以人为的破残以完美朱白之间的韵律,力求表现出一种前人所未有的盎然生气。  ④   明朱简:《印章要论》。  ①   明徐上达:《印法参同》。  ②   明沈野:《印谈》。  ①   明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72470073.html